《經濟學人》於去年10月有篇關於房產的文章〈Why,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house prices continue to rise〉(為什麼儘管冠狀病毒大流行,但房價仍在繼續上漲?)(註1),至今年年中又有篇〈What America’s hot housing market means for consumer prices〉(美國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對消費者價格意味著什麼?)(註2),在疫情未伏和通膨加劇的同時,它們各自闡述了哪些問題呢?於我們有哪些啟發?本文試將壟罩於疫情之下的通膨時代,所顯示出的房市景況為何作出一番梳理,並據此思考個人的買房規劃該何去何從?
前提:身處於「自由交易的市場」
2021年的現在,若非身處於特殊的國家體制,大部分的人都是生在一個市場能自由交易的國家。在這樣的環境裡:「房子的性質」可以分成兩種:一為「消費品」,這是指可用(於居住)的,可見的實質東西;另一種概念則為「投資品」,這部份為非實質的東西,但含有「房子交易本身的價值」。這種價值可經由「跨期交易」而套利,也似一般人說的「炒房」,但炒房並不指特定人士,而是當你身為這個社會裡頭的一份子時即置身其中,一旦你買了房,自然能明瞭並認同此價值。
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人類在九千年前放棄遊牧狩獵。開啟定居農耕的生活。從那時候開始,房子就成了耐用品,或者說是投資品,而非單純的消費品,蓋房、買房成了跨期投資。儘管房子的形式在不斷演變,從茅草房、窯洞,到今天的別墅、公寓。今天買房不只是為了今天住,更是為了明天、後天,或者是為了在未來賣出。」(註3)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房子的終極價值確實在於「住」,但「住」有分「今天住」或「未來住」。也因此「未來的漲價預期」變成「今日的漲價事實」;在這自由交易的環境中,自然會有以此為載體而進行跨期交易的買賣行為,因為「房子」既有「居住功能」,亦有「資產屬性」,換句話說,也是所謂的「財富屬性」。(註4)
「疫」湧而上:疫情蔓延時的房市
2020年初,當COVID-19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和蔓延時,人們以為世界將陷入類似1930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或2008-2010年間的全球經濟大衰退,然而,一年多過去了,股市與房市的發展狀況讓人跌破眼鏡,尤其各國房價的躍升程度都創下了歷史最高漲幅。
〈Why,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house prices continue to rise〉一文的副標〈Monetary policy, fiscal measures and buyers’ preferences explain the unlikely boom〉(貨幣政策、財政措施和買家偏好解釋了不太可能出現的繁榮)正是對此現象提出三個因素:「貨幣政策」、「財政措施」和「買家偏好」,恰如其分地解釋了為何「疫情之下的經濟出現了不太可能出現的繁榮」。
究其原因,大致由此一脈絡可循:政府為了「穩住經濟」,啟動各項紓困方案,富裕國家透過工資補貼、擴大福利和救濟金等政策方式,並實行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在低利率貸款之環境下,使借款人有能力承擔更大的抵押貸款,間接促使了房價上漲;「房市方面」,則為因應疫情而改變為遠距工作與就學模式,讓許多人希望為更好的居住環境或品質上花費更多;此外,房市因供不應求,以及建築原物料價格漲福來到歷史最高值,人力工資調漲,缺工缺料等,使得成本大增,導致各國房價頻頻走揚。
以美國為例,如下圖表述: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
政府的大規模經濟紓困,寬鬆貨幣政策的政策帶來大量的流動性,加上抵押貸款的低利率,遠程辦公、線上教學帶來的行為改變,使得市區至郊區的房產需求也隨之上升,同時為了保持社交距離,大家更希望有個自己的住家,種種因素帶動購屋需求。
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呢?下篇我們將談到關於「資產」的問題。尤其是對「中產階級」的影響問題。
還沒結束,還有下篇(請選按↓)
疫情之下的通膨時代: 為什麼房價驚驚漲?吃虧的是誰?該具備怎樣的買房思維?(下)
══════════════════════════
註1.〈Why,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house prices continue to rise〉,《The Economist》,2020年10月3日。全文: https://reurl.cc/4aO23V
註2.〈What America’s hot housing market means for consumer prices〉,《The Economist》,2021年5月9日。全文:https://reurl.cc/MAgnXW
註3.「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其他投資市場,對未來的預期決定一切,包括決定當下的供需水準和價格。另外,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也由對未來的預期決定。不理解這一點,就不能理解房地產市場,也不能理解金融。」「房價不僅受今天的供需關係影響,更受未來房價的預期影響。如果大家都預期未來房價上漲,不管今天價格如何,大家都想去買,預期馬上變成需求,帶動今天的房價。」陳志武:《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你要的財富與自由就從這裡開始》,台北:今周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月,頁352-358。
註4.房子為自由交易的私有品,這就讓房子有了「資產」或「投資品」屬性,讓家庭擁有了財富。經由不同視野評論關於「投資炒房的策略」這件事情,並非由萬惡或仇富的方式看待,而是以理性角度分析,得出重點如:「投資、投機買房對社會的貢獻有兩方面:一是幫助把今天過剩的供給轉移到未來供不應求時;二是把未來的漲價提前一些到今天,讓今天的房價漲一些,同時讓幾年後的房價少漲一些,降低房價的跨期波動。所以,投機買房有利於穩定市場。投資、投機買房不僅增加出租市場的供給,也能提升房產市場的流動性,讓更多家庭能更放心地買房子。流動性越高,社會的房地產財富就越高。……」詳參同前註,頁35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