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近的文章〈房價超級週期才剛開始─為什麼房價可以持續上漲多年〉(The house-price supercycle is just getting going─Why property prices could keep rising for years)(註1)探討了全球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並認為這一趨勢將延續多年,進入所謂的「房價超級週期」(The house-price supercycle),「房價的持續上漲」不只是「短期經濟波動」的結果,而是「多種結構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全球房價自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後不僅快速恢復,還突破了危機前的高點,並持續上升,出現了股市熱潮。在COVID-19疫情初期,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房地產市場將崩盤,但實際情況卻相反,房地產市場很快反彈,疫情期間出現了房產搶購潮。各國央行從2021年開始逐步提高利率以通膨,房價僅小幅下降,實際跌幅為5.6%,從而再次開始快速上漲。
房價持續上漲的背後,有三大長期驅動因素:「人口與居住結構的變化」、「城市經濟的吸引力」、「政策導致建設發展的瓶頸」這些都導致了住房需求的分配不均與供應限制。
儘管部分經濟學家希望透過「放寬土地利用政策」來解決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但實際進展有限。變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仍然微弱,只有少數國家如紐西蘭等部分地區推動了「YIMBY」(迎臂效應/在我後院建造)(註2)政策。
總結來說,全球房價的上漲並非偶然,背後有長期構造力因素在發揮作用,尤其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一系列「城市經濟的集中化」以及「土地建設法規限制」等長期因素,推動這些結構性力量持續支撐著房價的成長。房地產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類別,其價值往往超越收入成長的速度,已成為全球多數國家皆需面臨的挑戰。
如果說,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樣的全球百年權威刊物,都已做出這樣的觀察,那麼,對於我們個人實際來說能夠如何因應呢?當然就是別浪費有限的生命時間,好好為自己訂下一個「日後付房租(房貸)給自己,而非給他人」的目標,使自身起碼最基本的「住」的問題得到解決,接著才是在時間流轉、貨幣貶值、資產通膨中,去「體會」自己的資產除了可以讓自己「安身立命」之外,同時間(被動 / 躺著)還將變得更有「保障與價值」。
人生的想法與規劃皆有長期和短期。今天晚上吃什麼?下個周末如何安排?這是短期思考;而關於我今年乃至未來幾年該付出多少房租?或者若想買房該如何實現?這類就屬於長期的估量。
職是,用短期的眼光看,或許會覺得租房比買房的選擇好,因為買房要花的錢比租房多;但若以長期的眼光著想,則購屋可讓人們獲得穩定的財務和財富,因「自己擁有的房屋,可以成為世代傳承的財富,並讓自己與家人獲得住房保障,這是作為租客永遠無法擁有的資產」。同時這也能回答到,為何《經濟學人》提出觀察──「房價可以持續上漲多年!」(看懂的人就會儘早付出行動!)
「房價」其實已經「貨幣化」了!這部分可參考〈錢海浪下的潛流 ── 從M2到GDP再到房價,帶你探索台灣近20年的經濟地圖與房價漲落(★內含君鑑研究指數圖)〉(註3)。
不是所有買房之路都得一步到位,實務上是先檢視好自己的目標與能力,絕對可以找到標的。重點還是每個人一旦逝去,便「無法再複製的寶貴時間」!(註4)
═════════════════════
註1. 〈The house-price supercycle is just getting going─Why property prices could keep rising for years〉(房價超級週期才剛開始─為什麼房價可以持續上漲多年),《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2024年10月1日。全文詳:https://reurl.cc/MjxON3
註2. 「迎臂效應(Yes In My Back Yard,簡稱YIMBY,意為「歡迎來我家後院」)是一種支持住房的運動」。https://reurl.cc/WNZxkx 紐西蘭政府透過放寬土地使用規則來增加住房供應,並在2022年初步實現了住房建設許可的新高;但這對全球房地產市場影響有限,比如在全美最難置業買房,且有最高房價與租金比(price-to-rent ratio)的城市如美國的聖荷西(San Jose),房屋建設量明顯不足。https://reurl.cc/MjxOOX
註3. 〈錢海浪下的潛流 ── 從M2到GDP再到房價,帶你探索台灣近20年的經濟地圖與房價漲落(★內含君鑑研究指數圖)〉,《君鑑機構:住宅經濟》(KR117),2024年5月。全文詳:https://reurl.cc/qvjv1n
註4.〈如何把垃圾負債變成我的優良資產?〉《君鑑機構:住宅經濟》(KR114),2024年1月。全文詳:https://reurl.cc/5dyd46
●〈The house-price supercycle is just getting going─Why property prices could keep rising for years〉,收錄於《The Economist》,2024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