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暴露的萬惡深淵!《The world has not learned the lesson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Sep月 2018年 企劃室 - 大管家
點閱次數 : 3112      share :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1970~2007年共發生過124次金融系統性崩潰。即使監管機構謹慎,也沒有哪家能夠完美地判斷風險。

 

911恐怖攻擊,與雷曼兄弟倒閉引爆的金融危機,成為21世紀初兩大衝擊,其影響至今加劇了民粹主義浪潮、收入差距、工作不安全感和全球化的質疑。

 

以債券產品聞名的雷曼兄弟也打造次級房貸證券,因不良信貸與證券虧損後宣告破產,造成全球股市暴跌,數十個國家受影響。世貿組織的報告顯示各國經濟都在下滑,實體經濟的信貸減少,光美國就減少2兆美元。為了限制債務,政府採取緊縮措施,央行在耗盡降息空間後,轉向量化寬鬆政策(即創造資金購買債券)(註1.)。

 

然而,國家別無選擇必須出手相救面臨困境的銀行,同時捨棄無力償債的家庭,造成大約900萬美國人在不景氣中失去了家園;失業人數增加800萬。家庭償還債務同時,消費性支出也遭到扼殺。

 

另外,美國納稅人借走所有新增抵押貸款的70%的家庭房貸問題;聯準會(註2.)向外國人提供1兆美元協助歐洲銀行缺乏足夠美元來償還貸款;及民族主義興起阻礙歐洲解決歐元等等種種問題。雖然雷曼兄弟事件經過十年後,全球金融業仍有大量問題要解決。先前本專欄《為何努力投資還是沒賺錢?》(註3.KR026)提到從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看待金融業,認為任何投資人都無法持續擊敗市場而賺得超額報酬。

 

歐洲金融業的一蹶不振,再看台灣狀態也是一樣,整個金融業拼命銷售大量金融商品,這些商品的龐大資金並無進入實體經濟,這些費用被金融機構透過財務槓桿原理拿去炒作原物料,而其中仲介費用變成金融人員的紅利,對經濟成長毫無幫助。問題產生時政府也只能出手紓困金融業卻無法顧及百姓。這些金融商品潛在非常大的危機,投資人還不如投資房地產,相對於長期穩定性高的安全商品。在《這麼好賺?平均每年回報率約7%》(註4.KR016)文章中也有提到,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對於長期投資的資本回報率數據研究,得到結論是「房地產而不是股票,提供了最好的回報率,房地產平均每年回報率約7%」。

 

 

 

註1.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由一國貨幣管理機構(通常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擴大貨幣發行量,相當於間接增印鈔票。

註2. The Fed聯邦準備理事會(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簡稱聯準會,是美國的中央銀行。

註3.《為何努力投資還是沒賺錢?》(KR026)

註4.《這麼好賺?平均每年回報率約7%》(KR016)

 

 

原文出處:The Economist《The world has not learned the lesson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