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別人的錢?! 投資者別當了冤大頭
Jun月 2018年 企劃室 - 大管家
點閱次數 : 2989      share :

 
「金融業為何看起來特別賺?」
 
 
「照理說,互相交易證券無法使所有人獲利,賺錢其實是假象。金融部門的成長多半不是因為創造新財富,而是挪佔經濟中其他部門創造的財富,好讓某些金融從業人員得利。」《玩別人的錢》一書作者John Kay開宗明義如此說。
 
「金融業及商業中,多數可得獲利機會都被用了。但金融市場交易和商業創新是要尋找尚未為人掌握的獲利機會。」(註1.P.84)
 
 
「投資基金給予投資人的報酬,低於他們投資的基金所賺得的報酬..對儲蓄者而言,這種令人失望的結果,代價可不便宜。仲介鏈已變得非常長,這個長度增加了成本。在公司與儲蓄者之間有著股務代理、保管單位、代名人、資產管理機構、組合基金經理人、投資顧問、退休金基金受託人、保險公司、平台、獨立的財務顧問。交易發生時,交易頻繁的交易人、交易所及投資銀行都要分一杯羹。」(註2. P.237)
 
 
「現代投資銀行已從創造和發現新投資機會的搜尋撤退,轉向為自己高階員工的利益,用他人財富來交易。」(註3.P.239)
 
 
 
簡言之,傳統銀行就是標準玩別人的錢,賺取存款與貸款的利差。而投資人去買基金,基金管理人玩的就是你的錢,不管投資人賺或賠,都收一定的手續費與服務費,金融業壓根沒有花自己半毛錢,它玩的就是你的錢。當這些都成為投資人的成本之一「在扣除費用後,投資管道的許多使用者現今已不太可能在他們的儲蓄上賺得任何實質報酬。」(註4.P.238)
 
 
 
現代金融創造過多額外交易,且從業者的豐厚利潤來自於所有投資者買單的風險。銀行或金融業者的角色產生變化,藉著投資者交易來謀求投資收益,因此不同的、各種新型態的金融商品被創造出來,從中賺取交易費。當你看清現代金融操作模式,一般老百姓的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回顧之前文章《這麼好賺?平均每年回報率約7%》(註5.)提到,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機構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對於長期投資的資本回報率之最新數據研究:「這145年來,房地產平均每年回報率約7%,提供了最好的回報率。」數字告訴我們,購屋的投資者把更多的錢留在自己的口袋裡才是明智的投資策略。
 
 
 
(註1)《玩別人的錢, P. 84》
(註2)《玩別人的錢, P. 237》
(註3)《玩別人的錢, P. 239》
(註4)《玩別人的錢, P. 238》
 
書名:《玩別人的錢》
作者: John Kay
出版社:大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