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分化源頭在飆升的房地產?
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21世紀資本論》一書最富爭議性的論點,是通過實證發現,資產回報率遠超經濟增長。這正是收入差距越拉越遠、貧富兩極的根本原因。即使經濟成長下滑,也不影響資本回報的穩定,而且這一趨勢將持續產生富與貧的世代相傳。
《21世紀資本論》大受關注以來,《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雜誌挑選刊登一篇僅26歲的麻省理工研究生Matthew Rognlie所提出挑戰的觀點來討論。他的觀點之所以引起重量級經濟刊物重視,全因他指出,「富者愈富幾乎可完全歸因於房地產上漲」。
Matthew Rognlie認為,除了房地產之外,機器這種生產性資本本身會折舊,科技越進步,資本財折舊得越快,包括軟體、機械人、智慧財產(專利)等現代“生財工具”,壽命週期遠較舊式工廠器材汰換更快。以前一個巨大的金屬機械可能會有幾十年壽命,但一個新軟體沒幾年就被淘汰了。而於實際經營生產製造業者,更常碰到的問題是廠房設備需要不停地更新。所賺得之利潤大多要投入設備更新,因此ROA(資產報酬率)很低。所以,資本所有者要不斷再投資更新這些既有設備,因而損耗了自有資本,從回報率淨值來說不一定是增長。
其次,增加的資本回報率不平均地分佈在所有投資行業裡面。自1970年以來,房地產以外的其他資產回報率總是非常平穩。從中得知,資本回報率主要來自房地產的上漲。
如同我們前面文章所提到,一般受薪人員基本上僅能由房地產或股票買賣過程中膨脹產生資本。受薪工作人員是不可能由薪資存款來產生資本。之後的文章將有更詳細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