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走進一間「經濟學家診所」,不是要看牙醫,也不是要測血壓,而是想釐清人生幾個重要的選擇。醫生可能會問你:「你想提升收入,還是增加幸福感?」這時你可能會遲疑一下,但接下來的對話,或許會讓你對「早點買房」這個選擇,有全新的認識。
從經濟學角度看:時間是最貴的成本
經濟學人〈An economist’s guide to big life decisions〉(經濟學家的人生重大決策指南)一文提到:「早做決策、早投資」,是經濟學家給年輕人的重要建議。這不只適用於教育與職涯選擇,也非常適用於「買房置產」這件事。
為什麼?因為買房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場跟「時間」有關的投資。房價是否漲跌雖難以預測,但你可以確定的是:越早進場,就越能享受到「時間紅利」。
舉例來說:
‧提早買房,你的貸款期可以拉長、每月壓力較小。
‧提早擁有不動產,你的租金支出就轉為資產累積。
‧房地產的增值效益,會隨時間自然放大,尤其是在經濟穩定或發展中的城市。
正如經濟學研究提到:「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而房產的長期升值效應,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空間的複利。
預留空間:避開未來的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也提醒,越早做決定,越能避開未來的不確定風險。
試想:
‧現在你年輕,收入可成長,承擔風險的能力也高。
‧過幾年,房價可能更高、你的生活負擔也可能變重(養家、孩子教育等),置產反而變得更難。
換句話說,現在是你風險承受能力最高、機會成本最低的時候。早點買房,不只是資產上的規劃,也是在為未來的人生選擇「預留空間」。
原文提到,收入提升會增加幸福感。而擁有一個穩定的「家」也同樣能帶來安全感與滿足感。即使你不是投資型買家,早點擁有自己的空間,也能減少搬遷焦慮、租屋不確定、房東隨時漲租等生活壓力。
對某些人來說,「擁有感」本身就是幸福感的來源。你不需要等到完全準備好才出發,而是出發後才逐步準備好。
結論:早點買房,不只是理財選擇,更是人生布局
用經濟學家的角度看,買房不該只是「等有錢再說」的事,而是一項「戰略性決策」─就像選擇念什麼科系、從事什麼工作、何時結婚一樣。
如果你已經開始思考人生方向,那麼「提早買房,其實是在為自己建立未來的安全網」。
別等市場變好,別等利率變低,也別等完美時機。因為最好的時間,永遠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註〈An economist’s guide to big life decisions〉(經濟學家的人生重大決策指南),《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2025年8月7日。全文詳:https://reurl.cc/7Vz1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