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初以來,台灣房市的「量縮價漲」現象顯示出市場需求強勁而供應不足的複雜動態。當市場上房源數量減少,價格上漲,通常意味著需求仍然強勁,但可供應的房源有限。這種「供需失衡」源自於「新建房屋數量的減少」,且「現持有房產者不出售」,或「其他因素」影響了市場上的「房源流通」。
此外,房價上漲也引發了投資熱潮,進一步推高價格,形成了市場熱潮。這樣的熱潮吸引更多人參與,便容易加劇市場的不穩定性。而對於「首購族」或「換屋族」來說,房價快速地上漲無疑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壓力,可能面臨難以承擔的購房負擔。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房市在短期內看似繁榮,實則潛藏著市場風險和挑戰。
在7月底發布的〈2024第二季國泰房地產指數〉(註2),呈現出「價量俱增」。成交量在第二季的部分,全台各地區均有增加趨勢,中南高地區已超過前次波段高點。在科技產業帶動投資議題持續發酵、新青安房貸政策、股市熱潮創造財富效果及通膨預期下,房市價量齊揚、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房市也持續熱絡;但仍須留意台灣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新青安精進措施及囤房稅上路等後續影響。
以2024年目前調息後的房貸利率約2.2%為平均基準,我們做了最新的「2024年房貸試算表格」,同時試算了「貸款20、30、40年」的金額,供作參考。下表我們舉例「1,300萬」、「1,500萬」、「1,700萬」和「1,900萬」四種房屋價格,以貸款8成,「利率2.2% 本息平均攤還」計法,以及房屋貸款金額以「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總數的2/5(40%)」來計算:
由上可以看到房屋價格所對應的頭期款、自備款,以及貸款20年、30年和40年各自的月繳與年繳金額,並以此評估適合購買的家庭年收入總數為何。以此表格來看,如貸款30年,欲購買1,300萬的房子,貸款8成,那麼自備款就是260萬,貸款1,040萬,分30年本息均攤,那麼每個月要繳3.9萬左右,一年需要繳的房貸就大概是47萬,那麼夫妻的家庭年收入總數最好要達到118萬堪可負擔,也就是房貸金額大概佔家庭總收入的四成。
再舉例來說,假設家庭總年收可穩定達到138萬左右,那麼就能購買1,500萬的房子;換而言之,年繳55萬左右,即可購買1,500萬的房子。若是貸款40年,則家庭總年收可穩定達到100萬左右,年繳40萬左右。
也可換一種方式來評估,如果我每個月的還款能力有4.6萬,那麼我就能購買1,500萬的房子。貸款40年的話,每個月負擔3.8萬,年繳46萬。
如果夫妻二人年收入加起來超過130~156萬,且有共同想要置產的心,亦可以考慮1,700萬預算的房子。年收總計145~174萬,則可購買1,900萬房產。
誠然,以上僅是一種合理的估值供作參考,實際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月收年收、金錢用度、生活習慣與還款能力等去評估自己的房屋購買力,畢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太一樣,耐受度和人生規劃也大不相同;故除了此參考表格之外,也必須再加入生活其他支出考量後,就能夠更明白自己適合買哪個價格區間的房子喔。
自己真正懂了,再決定買房
如果買房可以輕輕鬆鬆就懂,或者誰都能夠理財,那大家都有錢了。不要只聽他人言,真正靠自己研究。試著多一些「第二層思考」,第二層思考不是單純的「跟大多數人想的不一樣」,而是在擁有的現知資訊下,又比別人多一層理解,和用不同的角度來觀看事情。
在大多數人幾乎都只能考慮購買一戶自用住宅的情況下,買房就如同投資,需要考量的是公司的價值面,而不需要為別人所左右。這若是一家你認為住進了他的房子,日後還找得到保固與服務的,且確實在評價上有口碑的,而這正是你所在意的,就能選擇。
擁有不同領域的知識,也能讓人增添更多的判斷力,這些都像是不同功能的工具會影響你看待事物的能力,一旦擁有越多的工具,也就是能夠跨領域的思考。有時候提前思索這些問題也不會是沉沒成本,即使現在還沒有辦法買到理想中的房子,但也能給自己一個長期的規劃與願景,未來才可能有實現的一日。
期望大家都能買到真正安心、可靠,能信賴的好房。(註2)
═══════════════════════
註1〈2024年第二季國泰房地產指數新聞稿〉,2024年7月26日,全文請見:https://reurl.cc/GpmGV3
註2可參考:〈錢海浪下的潛流 ── 從M2到GDP再到房價,帶你探索台灣近20年的經濟地圖與房價漲落(★內含君鑑研究指數圖)〉,https://reurl.cc/rv1gQN;〈貨幣真正的價值並不是在「帳面數字」?兼論新青安之現象〉,https://reurl.cc/VM5EDA;〈普通人財富自由的機會 ── 房子是股份化的土地〉,https://reurl.cc/Ll7b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