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運動啟發「居住智慧」,你選對了嗎?
Dec月 2017年 Douglass C. North ∕聯經出版
點閱次數 : 3177      share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代經濟史學術巨擘

Douglass C. North以「新經濟史」研究歐洲經濟的重要著作

 

提出關鍵問題:西方世界經濟成長的主因是什麼?

推翻「工業革命技術革新」促成「西方近代民族國家興起」的觀念

主張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才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這本書最重要的主張是歐洲經濟成長的原因是「制度」

是歷史過程導致的「制度創新」

書裡研究了歷史上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及變化

更由歷史資料中得知『一個地區的人口擴張

終究會遭遇勞動力規模進一步增加所帶來的報酬遞減。

部分增加的勞動力只好移民到未開發土地,也因此擴張了墾殖區域』(註1,P92)

 

該書P.l07提到『莊園周圍的土地範圍必然有限。

人口持續成長最後迫使莊園居民在上等土地開發殆盡後,只得去開墾劣等土地。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當地的勞動便只有更集約地耕作現存可耕地。

這種調整反映當地報酬開始遞減,而後實際上運作的新增勞動單位,將使勞動邊際產量減少。

勞動的經濟價值因而下降,同時土地也變得日益稀少而更有價值。

這些發展對社區共同體而言,意味著在人均的基礎上,總合生產力水準下降了。

對個別家庭而言,這意味著年輕人即使還留在本地,也不得不延遲結婚和建立家庭。

然而,此一時期邊疆地區仍有適合開發的處女地

於是青年們形成潛在的拓荒團隊,中世紀初期的殖民者便由此而生。

在移往邊疆的過程中,人們獲得可供謀生的充裕土地,透過移民

他們從報酬遞減和莊園瘟疫造成的所得下降中逃脫。

人口成長就是以這種方式創生出『 邊疆運動(frontier movement)。』(註2,P107)

 

現代人口移入都市也面臨相同的狀況。

若你太晚移入飽和發展的都會區,那你的發展報酬率就會低於前人!

因此本書由經濟發展的歷史所提供的觀察與分析,對我們選擇居住點的判斷有很大助益。

我們不應往一個過度飽和的區塊去選擇居住點,一方面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對個人往後發展的投資報酬率也是遞減。

 

擁擠使居住品質降低,如同六十年前的上海,人口超過一百萬人

人口密度已達每平方公里二十萬人,居住狀態除了擁擠不堪

工廠、商店雜處一起,使居住品質不得安寧。

全球無論哪個城市,人口密度飽和後勢必開始向外開拓。

除了講究居住品質的現代人,應該更注重「居住的智慧」。

端看今年台中成為全國第二大城,其中包含外縣市移民在此組家庭

落地生根,代表逐漸從飽和城市南移、向外圍拓展的現象已經發酵。

還堅持舊有居住觀念,硬往飽和都市裡擠,而壓縮一家人生活品質與發展報酬?

以高成本,你換取了甚麼? 邊疆運動所帶來的居住智慧更值得仔細思考!

 

 

書名:《西方世界的興起》

作者:Douglass C. North ∕1993年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出處:聯經出版社

(註1)《西方世界的興起, P.92》

(註2)《西方世界的興起, P.107》